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处 > 教师培训之课改篇——黄跃斌从政治新课标变化 看新课标共性变化

教师培训之课改篇——黄跃斌从政治新课标变化 看新课标共性变化

2020年03月23日 13:56:37 访问量:1022 作者:黄跃斌
黄跃斌简介:
    黄跃斌,政治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有积极的工作态度,上进心强、勤于学习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责任心强,勤勉不懈,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因抗击疫情要求,“冬训班”改为线上培训,以下是黄跃斌老师“冬训班”上的发言稿(全文),请全校同仁认真学习,同时,感谢黄跃斌老师的辛苦付出!

从政治新课标变化 看新课标共性变化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非常感谢学校和学科中心给予的这次交流的机会,能跟大家一起探讨新课程标准,我感到非常荣幸。在这里我向各位老师汇报我这一年来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中的一点体会,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2013年我国启动普通高中新一轮课程深化改革;2017年底先后完成了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201811月底到201812月初,进行了高中课程标准网络培训;20199月率先在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海南六省市高一学生开始使用根据新课标编写的全国统编三科(政治、历史、语文)新教材;2019917日、18日、19日进行了政治、历史、语文全国统编新教材的网络培训;20191217日,省教育厅举办高考综合改革现场研讨交流培训活动;2020215日,高中统编三科春季教材国家级培训视频正式发布。

这些都意味着伴随高考改革,以新课标为基准新教材将全面推开。黑龙江省应该最早在今年9月最晚在2022年,进行高考改革和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广。基于这种请况,对于一线教师了解新课标的变化,关注新教材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了。这次课程标准修订有哪些新变化呢?我用工作之余把新课标和旧课标加以比较并查找了一些资料,了解了新课标的一些变化,利用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

2017年的新课标与2003年的旧课标相比较,最主要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大胆的突破了原有的框架结构,内容体系;精心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创造性提出了全新的课程实施途径与方式;构建了全新的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具体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标在文本结构上的继承发展与重大突破

1.文本结构上的继承发展。

1)新旧课标在宏观结构、主体内容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旧课标为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新课标扩充和发展为六个部分(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实施建议),旧课标的主体内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仍然是新课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课标在“前言”部分,增加了修订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修订的主要内容和变化。

3)在新课标的“课程结构”部分,“学分与选课”相关内容的表述更为具体明确。

2、宏观内容上的重大突破

1)新课标增加了“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核心素养共性要求具体化为学科要求。

2)新课标增加了“学业质量”部分,从学业质量内涵、学业质量水平、学业质量水平与考试评价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释。

3)新课标把思想政治课程明确定位为“综合性、活动型学科课程”,并在“实施建议”的“教学与评价建议”中提出了实施活动型课程的具体教学方式建议。

4)新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和“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并通过两个附录“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教学与评价案例”,为教学与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标准

二、新课标在具体内容上的继承发展与重大突破

1新课标在内容上的继承性。新课标修订中,表现出不忘初心、一脉相承的坚守,充分体现了对内容建构的根本意义和价值取向的不懈追求,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2、新课标在内容上的发展性。新课标修订坚持与时俱进,追求创新发展,在原有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从新建构建了新体系。如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修1)为核心,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必修234)为内容,以四个自信四维,以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四梁,以树立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为终极自标,重新构建了思想政治课程多维立体的宏观体系。

这些变化优化了教学内容。一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有个性的发展。二是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并以活动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例如:生物学必修课程提出4个大概念,其中之一是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围绕这个大概念的学习,又提出了4个教学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三是重视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等,结合各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努力呈现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例如:历史课程设置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专题;地理、生物、化学等课程要求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物理课程引导学生关注宇宙学研究新进展,开展引力波讨论活动等;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数学等课程要求学生学习了解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处理等相关内容。

3、课程性质的新变化

进一步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不只是为升大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普通高中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

比如政治,新课标从三个层面表述和定位课程性质明确了课程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学科功能概述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特征,说明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不同学段相关课程及德育工作之间的联系。旧课标没有涉及思想政治学科的主要特征,新课标从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对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三个不同角度明确概括了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特征。新课标明确阐释并准确定位了高中思想政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时事政治教育、高中其他学科教学、相关德育工作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要求各个方面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

4.  课程基本理念的新变化

各学科的课程基本理念理念在内容和方向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方向是淡化了课程为中心的理念,强化了以学生为核心的理念。

比如政治旧课标的基本理念讲了五点,新课标讲了四点。第一、由原来的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变为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第二、由原来的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变为“建立促进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评价机制。第三、增写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以及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方式等内容。第四、旧课标有三条基本理念被删除。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二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三是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新增“学科核心素养”

什么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生通过学科的学习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有学科在新课标中,都提出了自己学科的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

地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数学: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 

物理: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生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

6课程目标的重大改变

      旧课标将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在分类目标中又细化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新课标对课程目标的阐释是按照各科学科核心素养来展开的。比如政治将课程目标明确概括为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具有思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这意味着教案的书写也要发生变化(插入8个教案)。

7课程结构的优化调整

      新课标将课程结构单列成一个部分从设计依据、结构、学分与选课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新课标除了保留旧课标中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外,还增加了选择性必修课程,使课程类型调整为三大类。比如: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表(旧课标)

 

必修

选修

经济生活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

经济学常识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

科学思维常识

生活中的法律常识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结构表(新课标)

 

必修

选择性必修

选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学分)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2学分)法律与生活(2学分)

逻辑与思维(2学分)

财经与生活

法官与律师

历史上的哲学家

经济与社会(1学分)

政治与法治(2学分)

哲学与文化(2学分)

课程结构为什么要设计成三类,每一类的作用是什么?必修课程是全体学生必须完成的学业。选择性必修课程是选择本课程作为学生水平等级性考试的学生应完成的学业,考试成绩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也可供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选修,计入毕业学分。选修课程是学生自主选择修习的课程,包括国家设置的拓展、提高性课程和校本课程,涉及个人生活、职业体验、大学先修等方面的内容,可根据学生个性的发展的需求和当地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特点开设。如何选课取决于学生的志趣。

通过设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这两类课程,力图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课程内容上的最大变化是将高校的很多知识下放到高中阶段。    

三、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上的调整与变化

1新旧课标关于实施建议的宏观比较

      新课标的实施建议继承了旧课标的主体内容。新课标将旧课标中的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合并,变成教学与评价建议;把旧课标中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变成对地方和学校实施本课程的建议。此外,新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

      2.新课标关于实施建议的重大突破

      (1)新课标体现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新课标在具体教学目标的制订与评价方式的选择上,聚焦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有机整合,力求做到将三维目标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

      (2)新课标增加了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建议。旧课标没有涉及学业考试有关问题。新课标突破旧课标的内容框架对学业水平的考试与评价做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尤其是把学业测试聚集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上对于立德树人意义重大。

另外2020年高考将取消《考纲》。2019版大纲将成为绝版,未进入新高考改革的省份继续沿用2019版《考纲》。中国高考进入后考纲时代”,未来中国高考将进入一标一纲三本时代,一标,2017新课标,一纲,19考试大纲,三本,中国高考评价体系,高考命题说明,省级考试说明。

(3)  新课标增加了对地方和学校实施课程的建议。旧课标只是强调教师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并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没有给地方提出明确具体的课程实施要求,即使对学校提出的实施要求也相对较少,出现了严重的实施主体倾斜或不对称情况。新课标把地方和学校作为课程实施重要主体(主导者),明确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既要行使一定的权力又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加大地方和学校对课程实施的监管力度。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势在必行,而课改也不是纸上谈兵,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战场,只有教师的观念首先转变过来,新课程标准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得以落实并达到预期的目标!一切的革新,必须在实践中提高,在探索中前进,希望各位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畅通!

                                                               2020.3.23

编辑:房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黑ICP备2022007904号-1
联系地址: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