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务处 >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教师可以怎么做?(三)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教师可以怎么做?(三)

2023年02月22日 15:42:38 访问量:328 作者:中国教师报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教师可以怎么做?

中国教师报

 

从过去的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概念的变迁,尤其是从“评”到“议”,研究的意味更浓了,重在讨论教学改进的可能性,强调参与议课者的平等对话关系。

 

03推进观课议课,学校要注意什么

 

中国教师报:要让观课议课真正落地,成为支持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载体,学校层面需要注意什么?

陈大伟:首先,学校要充分意识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重视教师在课程建设和教学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优先关注教师发展。要研究教师学习特点和需要,积极探索用专业化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其次,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课堂观察策略和工具。我把课堂观察分为四类:一是了解现状的调查性观察,二是进行比赛的评比性观察,三是打磨精品的磨课性观察,四是基于研究改善的发展性观察。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观课议课主要用于研究和改善。

再次,建设先进的教研文化引领观课议课。比如,确立“发展为本,成长至上”的发展理念,淡化评比和竞争,突出进步和探究;培养见贤思齐,以创造求幸福的进取文化;建设互助分享、坦诚交流的对话文化;等等。

最后,由易到难、分步推进。可以从坐在学生身边做学情观察开始,到讲述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到针对故事做案例研究,再到行动研究,最后用观课议课推动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教学变革。可以典型引路,榜样带领,也可以组织观课议课比赛。

中国教师报:您在《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一书中谈到,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要体现师生关怀,致力于引导教师在一所学校树立“一起慢慢变老”的生活理念,建立“同在共行”的互助关系。如何才能形成这样的团队文化?

陈大伟:首先建议大家多观察自己的课,通过“看教学录像—整理实录—反思和讨论—重新设计未来的路径”实现专业成长。

同事之间形成“一起慢慢变老”的生活理念和“同在共行”的互助关系有多种途径,比如,推进“从批评者到建设者”“从旁观者到助教”的转变。

观课议课提倡“以学心观,以仁心说,以益心辨”。

“以学心观”即参与者保持谦逊的学习者心态,“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参与者要主动学习了解对方,持之以恒地探索学习,不断专业成长。

“以仁心说”强调爱和关怀,参与者交流的过程应该伴随仁爱与关怀,参与者要学会爱、善于爱,注意同理共情,关注他人的特殊处境和条件,提供能帮到别人的意见。

“以益心辨”意味着参与目的不是争辩,不是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和合理,而是通过对教学现象和问题的客观思考与辨析,增益参与者彼此的专业成长,增益学生的有效发展,增益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教育实践的改进。

中国教师报:伴随着教育变革的流变,经验同样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您认为观课议课在发展中还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当下的观课议课需要强调什么?

陈大伟:目前,观课议课的案例研究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成果,而行动研究的案例显得不足,这需要推动行动研究,并使观课议课深度融入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

另外,学校层面的案例有了一定的基础,区域推进的案例依然欠缺,需要更多区域参与进来。

有朋友提出了“建立观课议课学,列为师范生必修课程”的建议,这提供了一个方向。

就建立观课议课学而言,需要更多实践者和研究者共同努力。

就师范生的课程开设而言,我们已经开始这样的尝试,在我们学院的小学教育专业硕士选修课程中,我开设了《小学教育课程观察与分析》,主要讨论观课议课。

如何让观课议课进入职前培训?如何培养师范生课堂观察的本领、提升专业发展的能力?这是我未来可能要着力的一个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与观课议课发展应该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新的课程改革为观课议课提供了观察和研究“核心素养培养”“综合学习和跨单元主题学习”“教—学—评一体化”等新目标和任务,观课议课需要找准方向、锁定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观课议课实践又要体现新课标的内容要求和学习特征,要突出问题导向、研究导向、成果导向,在实践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中实现自身的丰富和完善。

编辑:张国军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黑ICP备2022007904号-1
联系地址: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