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建设 > 掌握这5个关键点,修改新闻稿件很简单!

掌握这5个关键点,修改新闻稿件很简单!

2020年09月23日 14:48:40 访问量:372 作者:转载


    修改稿件,是新闻写作中很重要的一道程序。一篇稿件写完后,并非大功告成,还需认真修改。在修改上是否下工夫,直接影响稿件的质量。修改稿件是任何一个从事新闻工作包括秘书等文字工作的人士的一项基本功。
    那么,怎样修改稿件呢?今天我们先说说如何修改自己的稿件。
    修改自己的稿件一般先通读一至两遍,然后对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
    
    事实是否准确
    核实稿件中报道的事实是否真实,是修改稿件中要把握的第一关。衡量一篇新闻是否真实,包括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稿件中报道的事实是否是真时间、人物、地点、事件发生过程、结果等(也就是新闻五要素)交代得是否准确无误,完全符合客观实际。如,上午10时发生的事就不要写成大概午饭前;住在哪条大街几号,就不要写模模糊糊的地址;事件中的人物姓甚名谁,都要写清楚。
    有些通讯员为了上稿,把几年前发生的事说成是“不久前”发生的;把几个单位的经验,硬贴到某一个单位;把几个人经历的事,综合到一个人身上。诸如此类,都是违反新闻真实性原则的。新闻事实是否真实,还包括情节、数字、事物名称是否准确。事件发生的情节是怎么样就怎么写,不宜夸张、虚构,对行文里引用的数字要核实,新闻中涉及的事物名称要准确。
   二是稿件的行文对事实的解释是否属实,对那些任意拔高的解释要进行修改。如,本来报道某个单位的某一方面经验,有的人在稿件中却以偏概全,把这个单位各方面工作都评价得很好,这就不真实。
    三是引用别人的话是否真实。在通讯员来稿中,常常发现文中引用的某个人物的话同人物的身份、文化修养很不相称,不像是他本人说的。比如引用工人说的话,像是知识分子说的;引用知识分子的话,像是工人说的,等等。这都有不真实感。
    在来稿中还常常发现一些含含糊糊的用语。比如“有的说”,“大家认为”,“某一天”等等。到底是谁说的、具体是哪一天,作者说不出,于是就玩弄起让人捉摸不定的“文字游戏”。

    主题思想是否明确
    主题思想是新闻内容的主体和核心,是新闻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稿件要表述什么中心意思,要清晰明了,不能看了稿子不知所以然。所以修改稿件,要从突出主题思想上下工夫,根据主题取舍材料,看哪些材料可以保留,哪些材料需要删掉。一篇新闻一般只有一个主题,不能几个主题同时并存。要把与主题无关或次要的东西坚决删去。在确定主题时,还有一点不可忽视,就是看主题是否符合当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要提与当前政策不相符的主题。

    层次逻辑是否清楚
    一篇稿件仅仅确定了主题还不够,还要有层次地、合乎逻辑地说明主题。修改稿件时,要注意看稿件各段层次、逻辑是否分明。
    先谈谈层次,层次就是文字材料的几个自然段落的意思是否层层递进。有的通讯员来稿,立意固然不错,但层次太乱,也影响采用率。如果一篇稿件条理清楚,尽管文字表达能力差一点,编辑也是愿意修改的;有的稿件虽立意不错,但东拉西扯,思维紊乱,编辑想改也无从下笔。所以,写好一篇稿件后,一定要注意理顺层次。
    再谈谈逻辑,做文字工作要懂逻辑,修改稿件时要纠正违反逻辑的语病。首先从大的方面来看,文章的观点是否片面或违反逻辑,各层次是否前后矛盾。比如有的稿件在肯定中医时,把西医说得一钱不值;在报道神童时,过分强调先天的作用,如此等等。
    其次看具体句子的表述是否违反逻辑。例如有一篇稿件中写有这么几句:“……一大早,全厂青工就纷纷投入到学雷锋活动中去:团员们打扫了全厂最脏的几个卫生死角,干部抢先冲刷了厕所,女青年为老师傅缝补工作服,男青年有的义务修自行车,有的义务理发……。”短短几行字,毛病着实不少。在概念划分方面,就犯了“一次划分使用几个不同标准”的逻辑错误。这句话中出现的“团员”、“干部”和“男女青年”,是按“是否团员”、“是否干部”和“性别”三个标准划分的,但这三个概念是交叉的,有些青年本身就是团员,而有些团员是干部。划分标准不一致,就使读者分不清楚到底哪部分人参加了打扫卫生的活动、哪部分人参加了修车或缝补活动呢。
    这类逻辑不通的病句,会造成读者理解上的困难;如果按此表述来布置工作,则会造成工作上的被动,大家都不知自己到底该干什么。所以修改稿件时,违反逻辑的地方一定要修改。
    
    遣词造句是否准确
    修改稿件、文章不仅要重视大的方面,如事实、主题、层次等,小的方面如用字、用词、用句、用标点符号等,也要注意。
    先谈谈用字,要检查是否有错别字,尽量少用生僻字。字形、字迹要清楚。再说词,一是用词要尽量符合规范,比如“战战兢兢”我们就不能生造为“颤兢”。其二,力求用词贴切,例如有一篇报告文学里面有这么一句:“一天,家里来信告诉他:他两个很好的同学被送进拘留所。”既然“很好”为什么会送拘留所呢?显然用词不准确,为“要好的同学”才对。三是用句力求准确,既要看是否符合语法规范,是否缺少主语或谓语,又要避免啰唆,尽力把累赘的长句子化为短句子。

    引经据典是否完整
    稿件上引用的领袖或古人的话,要进行核对,看是否完整,对意思不完整的引语要引全;还要注意审查引语的意思是否与要表达的意思吻合。这种教训不少。比如几年前《人民日报》“今日谈”上刊登一篇批评饭馆服务质量差的短文,文中引用一句成语“差强人意”,本来该成语是尚能令人满意的意思,作者却作为不满的意思采用,结果把意思用反了,闹出了笑话。
编辑:李雷生
上一篇:组织部整理的领导干部排序!(转载)
下一篇:没有了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搜索框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黑ICP备2022007904号-1
联系地址:鸡西市农垦高中学校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